读者在沈荡谷仓构想几何书店选书 海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8月5日,在浙江省海盐县张元济图书馆,“千年穿‘阅’·奇遇古今——2025少年知行成长科普夏令营”活动正在开展。在3天的研学旅程中,孩子们以“剧本杀”的方式感悟中华诗词的韵律之美,还化身“AI小达人”,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创意设计,在沉浸式体验中激发热爱传统文化、崇尚科学的热情。不久前,在秀美的天仙湖畔,“一粒海盐”文艺赋美志愿者队伍带来了户外美育活动,海盐县文化馆打破传统教室的边界,将海盐腔、海盐滚灯等美育课堂搬到天仙湖公园,让大家在大自然中接受美育教育。
“千年穿‘阅’·奇遇古今——2025少年知行成长科普夏令营”活动在张元济图书馆“六伴花”咖吧开展。据悉,从2024年起,张元济图书馆以主客共享理念吸引“六伴花”咖啡入驻,在“馆店合作”力量推动下,已举办各类阅读活动100场,其中今年开展各类阅读活动45场。海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朱玉文介绍,近年来,海盐下沉文化特派员、文化下派员两支队伍,培育村(社区)专职文化管理员、社会文艺团体、文艺赋美志愿者3支队伍,利用社会多元力量,为群众提供高品质文化服务。
展开剩余66%朱玉文介绍,海盐县持续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联动投入机制,设立了“文艺赋美基金”,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开展多样化、高质量的文化活动。比如组建“一粒海盐”志愿者队伍,通过招募专业文艺人才、文化爱好者等,开展文艺演出、培训讲座等志愿服务,形成“专业型、技能型、辅助型”三级人才梯队。截至目前,已建成25支专业分队,共计吸纳志愿者1249人。打造的“一粒海盐·拾光”品牌年均实现点单演出300余场、展览100余场、讲座30余场,让“文艺赋美”融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主客共享理念的引领下,海盐县镇(街道)也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文化资源的共建共营中。望海街道党工委委员黄沈明介绍,望海街道文化站探索实施“以馆养馆”的新举措,指导第三方机构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深入建设“共富学堂”,通过“点单式”服务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设置的公益和准公益培训课程,全年共开设课程200余期,其中公益课程35期,准公益课程每课时收费不足30元,进一步丰富了场馆的内容供给,逐步推动场馆形成内生造血循环。还在文化驿站等公共文化活动场地引入第三方组织,通过以阵地换投入、以资源换资源等形式,丰富公共文化阵地的载体和活动内容,其中引入社会力量建设的攀岩综合馆、武术综合馆等开设各类公益课程70多期,活动200余场次。
武原街道则在“礼堂+家园”运营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搭建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公益文化服务平台,如推出的“社会美育大课堂项目”已吸纳小微文化企业40余家,开展活动2000余场,参与群众3万余人次,被评为嘉兴市优秀文化志愿项目。
与此同时,海盐以“文化驿站”“智慧书房”“礼堂书屋”等形式拓展服务阵地,开展跨界合作,打造“阅读+研学+文创”复合场景,满足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澉浦镇朱家门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颇具代表性。朱家门所在的六里村是中国传统村落、浙江省首批“艺术乡建”特色村。围绕朱家门文化聚落的打造,朱家门以浓厚开放的人文氛围和古朴和谐的自然环境引入冯鸣、白地等14位文化名人入驻,通过举办“永不消逝的村落”画展、“村田花花游园会”等活动,构筑“吃、住、行、学、游、娱”综合文旅消费体系,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游览。沈荡谷仓公共文化空间则打造了沉浸式公共文化场景。该公共文化空间原为沈荡老粮仓,占地50亩。它保留了传统特色,并巧妙融入现代设计,打造了构想几何书店等新业态,将传统粮仓转变为创意文化产业园区,吸引游客探寻乡村之美,体验乡村文化的魅力。
2025年8月7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一粒海盐”直达基层》
↓ ↓ ↓ ↓ ↓ ↓ ↓ ↓ ↓
发布于:北京市顺发配资-杠杆炒股配资平台-怎么办理股票开户-炒股配资交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