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产经新闻》的报道,日本外相岩屋毅近日发表了一番颇具争议的言论,他称“苏联对日宣战是错误的!”这一言论迅速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讨论。岩屋毅的理由是,苏联参战显然违反了《苏日中立条约》。他认为,在条约尚未到期的情况下,苏联不应当进攻日本。那么,究竟事情是如何发展的呢?我们还需从历史上这份条约的背景说起。
1941年4月13日,苏联与日本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这一条约明确规定了双方在中国及其他地区的势力范围和利益,并且条约有效期为五年。条约签署时,苏联方面由外长莫洛托夫代表,日本则由外相松冈洋右签署。这一协议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能够保持中立,不互相干涉对方的军事行动,减少冲突的风险。
然而,到了1945年2月,随着雅尔塔会议的召开,三巨头(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达成协议,苏联将在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对日本发起进攻。根据协议,苏联的进攻重点是东北地区的日军力量。1945年4月5日,苏联正式通知日本,根据战时形势的变化以及雅尔塔会议的决议,苏联将退出《苏日中立条约》,并准备对日本进行军事打击。
展开剩余77%1945年8月9日,苏联发动了代号为“八月风暴行动”的进攻,向东北和华北地区的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苏军从多个方向进攻,迅速压制了日本关东军,仅在一周内就造成了超过10万日军阵亡,俘虏人数更是超过60万。苏联的这一军事行动,标志着日本在战争中的进一步败退。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苏联的行动是完全合法的。首先,苏联参战是依据雅尔塔会议的约定,这是合乎国际法和现实条件的。其次,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曾在背后暗中计划侵略苏联,制定了攻占西伯利亚的战略,显然违反了《苏日中立条约》中双方保持中立的基本约定。日本的这一行为可视为先行违约,因此苏联在雅尔塔协议后废除条约并对日本发起进攻,是完全合情合理的反应。
然而,直到80年后的今天,日本依然在拿《苏日中立条约》来说事,甚至为日本外相岩屋毅的言论辩解。他认为,苏联撕毁条约,并对日本发动进攻,违反了条约的五年有效期,苏联这一行为是错误的,且不符合“武德”。这些言论显然忽视了历史的真实面貌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面对岩屋毅的言论,俄罗斯外交部迅速做出回应,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这种言论是不可接受的,并指出日本政府试图重新定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她批评道,现代日本政府抱有报复主义情绪,试图洗白其在二战中的侵略行为。扎哈罗娃还强调,日本是唯一一个没有完全承认二战结果的国家,其政府试图抹去日军在亚洲的侵略罪行,并未向这些国家及其人民表达过真正的歉意。
日本的这种言论和行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读。首先,日本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二战中的受害者,借此“洗白”其在战争中的侵略历史。他们通过指责苏联“背信弃义”来否定日军在战争中的侵略行为,进而声称日本是“被苏联侵略”的,这显然是对历史的曲解。其次,日本有意通过这种历史修正,进一步推动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归属问题的议程。岩屋毅的言论正是在这些岛屿上提出的,显然其背后是想通过否认苏联对这些岛屿的控制,来为日本重新夺回四岛提供理论依据。
近年来,日本加强了与美国的合作,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伙伴,逐步强化其军事力量。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使得这一历史洗白策略成为获取扩张合法性的常用手段。与此同时,日本的军费开支已突破国内生产总值的2%,并不断提升其军事能力,企图在国际上取得更大的话语权。在外交方面,日本不仅与美国加强合作,还试图拉拢北约国家共同围堵中国,企图遏制中国的崛起。
对于这些动作,中国早已有所警觉。日本一再制造“麻烦”,尤其是在中国家门口,试图在军事和外交上对中国施加压力。去年,日本军舰“凉月”号闯入中国浙江海域,并在中国海军的实弹警告下迅速撤退,足以证明其在中国面前并没有多少机会。与此同时,俄罗斯尽管在体量上不及苏联,但作为一个世界军事大国,其强大的核武器和高超音速导弹也使得日本不敢轻举妄动。
总的来说,历史不可篡改。日本政府试图洗白自己的侵略历史,并借此为其军事扩张和领土争端提供正当性,显然是一种不道德的做法。如果日本继续掩盖历史,挑起挑衅,那么其将不得不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而这一代价,日本显然再也没有机会去承受。
发布于:天津市顺发配资-杠杆炒股配资平台-怎么办理股票开户-炒股配资交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