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白术(土炒)30g、山药(炒)30g、人参 6g、白芍(酒炒)15g、车前子(酒炒)9g、苍术(制)9g、甘草 3g、陈皮 1.5g、黑芥穗 1.5g、柴胡 1.5g。
功效:补中健脾,化湿止带,为治疗脾虚带下的核心名方,方中重用白术、山药健脾祛湿,配伍柴胡、陈皮升阳疏肝,使脾气健运、湿浊得化。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功效:健脾渗湿,可加芡实、白果增强固涩止带之力,适用于脾虚湿盛兼便溏者。
2. 湿热下注型症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绿,质黏稠有臭味,阴部瘙痒或灼热,伴小腹坠胀、口苦、小便短赤。经典方剂:止带方(《世补斋・不谢方》)
组成:猪苓、茯苓、泽泻、赤芍、丹皮、茵陈、黄柏、栀子、牛膝、车前子(包煎)。
功效:清热利湿止带,方中黄柏、栀子清热燥湿,茵陈、车前子利湿通淋,赤芍、丹皮凉血活血,适用于湿热壅滞下焦所致的白带异常。
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
组成:萆薢、薏苡仁、黄柏、赤茯苓、丹皮、泽泻、滑石、通草。
功效: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可加苦参、百部增强解毒止痒之功,用于湿热兼阴部瘙痒者。
3. 肾阳虚衰型症状:白带量多,色白清稀,质稀如涕,淋漓不断,伴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小便清长。经典方剂:内补丸(《女科切要》)
组成:鹿茸、菟丝子、沙苑子、紫菀茸、肉桂、桑螵蛸、肉苁蓉、制附子、黄芪、白蒺藜。
功效:温肾培元、固涩止带,方中鹿茸、附子、肉桂温肾壮阳,菟丝子、肉苁蓉补肾固精,桑螵蛸固涩止带,适用于肾阳不足、带脉失约者。
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组成: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
功效:温补肾阳,可加芡实、金樱子、煅牡蛎增强固涩之力,用于肾阳虚兼腰膝酸软者。
4. 肾阴虚夹湿型症状:白带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异味,伴阴部灼热、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经典方剂: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加减
组成:知母、黄柏、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皮、泽泻。
功效:滋阴降火、清热祛湿,方中知母、黄柏清虚热、泻相火,熟地、山茱萸滋阴补肾,配伍茯苓、泽泻利湿,适用于肾阴不足、虚火兼湿热者。
两地汤合二妙散
组成:生地、地骨皮、玄参、麦冬、阿胶、白芍(两地汤)+ 黄柏、苍术(二妙散)。
功效:滋阴清热、燥湿止带,用于阴虚火旺兼湿热下注者。
5. 湿毒蕴结型症状:白带量多,色黄绿如脓,或夹血丝,质稠臭秽,阴部肿痛,小腹疼痛,口苦咽干。经典方剂:五味消毒饮合止带方加减
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五味消毒饮)+ 止带方(见前)。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止带,适用于湿毒炽盛所致的带下恶臭、阴部肿痛,可加败酱草、红藤增强解毒活血之力。
二、外治法及经验方1. 中药洗剂 / 栓剂蛇床子散(《中医妇科学》)
组成:蛇床子 30g、花椒 10g、明矾 6g、百部 15g、苦参 15g。
用法:煎汤趁热先熏后洗外阴,每日 1~2 次,适用于湿热或湿毒引起的白带增多伴阴部瘙痒。
洁尔阴洗液(中成药验方)
组成:蛇床子、黄柏、苦参、苍术等。
用法:稀释后冲洗阴道或坐浴,具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功效,适用于湿热型带下病。
子宫丸(传统秘方)
组成:雄黄、硼砂、蛇床子、血竭等(需炮制规范)。
用法:制成栓剂阴道给药,注意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雄黄等毒性药物过量。
2. 针灸与穴位疗法针刺疗法:
脾虚型:针脾俞、足三里、阴陵泉、带脉,补法,加艾灸增强健脾祛湿之力。
湿热型:针中极、阴陵泉、行间、带脉,泻法,以清热利湿。
肾虚型:针关元、肾俞、足三里、太溪,补法,肾阳虚加艾灸,肾阴虚加太冲滋阴降火。
穴位贴敷:用吴茱萸粉调醋贴敷神阙、关元穴,适用于肾阳虚带下;用黄连粉贴敷涌泉穴,适用于阴虚火旺带下。
三、经典验方与民间秘方1. 易黄汤(《傅青主女科》)组成:山药(炒)30g、芡实(炒)30g、黄柏(盐水炒)6g、车前子(酒炒)3g、白果(碎)10 枚。
功效:固肾止带、清热祛湿,尤适用于肾虚湿热下注所致的带下色黄、黏稠有味,临床常作为完带汤、知柏地黄丸的辅助方。
2. 白带丸(《中国药典》收载验方)组成:黄柏(酒炒)、椿皮、白芍、当归、香附(醋制)。
功效:清热燥湿、收敛止带,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白带增多、色黄、有异味。
3. 民间经验方:鸡冠花止带汤组成:白鸡冠花 30g、芡实 15g、山药 20g、茯苓 12g、白术 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适用于脾虚湿盛型白带增多,白鸡冠花善收敛止带,配伍健脾药增强疗效。
四、注意事项辨证用药是核心:白带增多病因复杂,需结合舌象、脉象及全身症状辨证,如脾虚湿盛需健脾为主,湿热需清热利湿,不可盲目用固涩药(如白果、芡实)闭门留寇。
结合现代医学检查:白带增多可能由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或妇科肿瘤等引起,需先查白带常规、HPV、TCT 等,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再行中医调理。
禁忌与调护:治疗期间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避免久坐、穿紧身裤;注意外阴清洁,但避免过度冲洗破坏阴道菌群;若白带带血、呈豆渣样或伴剧烈瘙痒、腹痛,需及时就医。
五、文献与临床参考《傅青主女科》提出 “带下俱是湿证”,强调健脾祛湿为治疗根本,完带汤、易黄汤至今为临床常用方。
《景岳全书》指出 “带下有阴阳之分,阳证多热,阴证多寒”,为辨证寒热提供依据。
现代研究表明,中药内服结合外治(如栓剂、洗剂)可改善白带增多症状,且对细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等有协同抗炎作用,但需在医师指导下规范用药。
如需使用具体方剂,建议至正规中医院妇科辨证开具个体化处方,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顺发配资-杠杆炒股配资平台-怎么办理股票开户-炒股配资交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